混凝土抓底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
拥有良好的工作性是混凝土综合技术性质的体现,主要表现在各工序中易于施工操作,并能获得成型密实、质量均匀等性能。在混凝土混合料拌和生产时,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出机后工作性良好,但当堆放几分钟后,水泥砂浆从粗骨料中分离析出,使粗骨料失去砂浆的包裹性而出现泌水,底层有沙子泌出、流动性差的假凝现象出现导致翻拌困难,这类情况统称为混凝土抓底。
导致混凝土出现抓底的原因主要有:一是原材料的质量;二是掺合料的数量;三是外加剂的数量;四是配合比;五是混凝土的配制工艺。
解决混凝土抓底现象的办法:
1. 针对水泥原因导致的混凝土抓底问题,可采取以下措施
(1)进厂水泥进行相关试验项目的检测工作保证水泥的质量
(2)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,尽可能使用粉煤灰等材料作为活性掺合料
2.针对砂石骨料原因导致的混凝土抓底问题,可采取以下措施
(1)进场仔细检查骨料的级配,确保骨料质量
(2)控制骨料中的含水率符合设计配合比的需求,否则要及时进行配合比的调整
(3)适当提高配制混凝土的砂率,避免出现抓底问题
3.针对外加剂(特别是减水剂)原因导致的混凝土抓底问题,可采取以下措施
(1)避免减水剂使用量过大,导致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的降低
(2)保证外加剂的掺入时间节点和搅拌的均匀性,这就需要提高外加剂使用的精确性
综上所述,为了避免混凝土在配制过程中出现抓底问题,需要选择合理的相关方案,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,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。
注:文章来源于网络(《砖瓦》2021.10),如有侵权,请联系ag旗舰平台尊龙删除,谢谢。